
12月5日-12月6日,由四川省公路学会和蜀道养护集团共同承办的2024年四川省高速公路养护与营运管理技术交流会于成都顺利召开。本次大会设主会场与分会场,来自全国的知名专家、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及国内高速公路养护及营运管理企业代表共220余人齐聚会场。大会设开幕式、主旨报告、养护技术与管理、营运管理与创新、高速公路防灾减灾预警预报技术、数字化转型以及“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展览等五个场次。四川省公路学会理事长李全文、蜀道集团总工程师黄兵参会并致辞,四川省公路学会营运管理及交通法治专业委员会主任、蜀道集团交通运维部部长周雄华主持大会开幕式。
黄兵表示,蜀道集团在“一个聚焦、两个转型、三个创新”的战略指引下,始终秉承“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群众”的服务理念,持续推动路网运行平安畅通、实现优质服务、智慧管控与提质增效,在高速公路运营管理领域锻造了一支强有力的队伍,努力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服务。
蜀道养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世法在大会上以《以高质量养护助力蜀道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为题作主题分享,深入剖析了四川省高速公路发展现状及规划、养护情况、蜀道养护集团成立背景与高质量发展思路。王世法指出,蜀道养护集团初创期间获各界支持,汛期奋勇逆行,半年实现从无到有。展望未来,蜀道养护集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创新发展,锚定“133”高质量发展战略,以高品质养护助力蜀道高质量发展,为交通强省和区域经济发展全力以赴,续写高速养护辉煌篇章,推动交通事业迈向新高度。
交通运输部公路局原副局长王太以《公路桥梁安全耐久提升》为题概括总结我国危桥改造阶段历程及成效,对进一步提升公路桥梁安全耐久水平的目标、任务进行了深入系统解读;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沥青路面方向首席研究员、中国公路学会道路分会常务理事王旭东以《面向长寿命需求的新一代路面养护技术思考》为题指出长寿命路面是我国路面技术发展的方向,并围绕相关内容形成的体系进行了分享;交通运输部路网监测与应急处置中心技术总监董雷宏以《数字化转型与运营管理提质增效》为题围绕高速公路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目标要求,结合四川高速公路网运营特征,探讨适用于西部地区数字化转型的建设与运营模式;四川大学教授、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以《高可靠自然灾害多灾种预警进展及其服务公路运输安全的思考与展望》为题阐述了多灾种预警成果及其服务高速公路和公路的技术进展、展望和建议。
蜀道养护集团坚持“133”高质量发展战略,以高质量养护助力蜀道高质量发展,通过展现在工艺技术方面、安全技防方面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亮相2024年四川省高速公路养护与营运管理技术交流大会。工艺技术方面,蜀道养护集团通过桥梁篇、隧道篇、路面篇、绿化环保篇和交安篇等五个主要篇章展现施工工艺技术。桥梁篇重点展示了桥梁的施工技术和现场操作,包含“桥梁损毁紧急示警装置”及多个应急抢险工程桥梁施工技术巧妙运用和相应的安全措施;隧道篇则聚焦于隧道的综合病害快速处治技术及新设备;路面篇展示了路面施工的过程和技术,包括钢桥面铺装浇筑式沥青混合料GA全套施工技术、高韧沥青超薄磨耗层路面铺设和相关机械设备;绿化环保篇突出了环保设施的建设;交安篇则着重介绍了交通安全设施的安装和维护,包括交通标志、护栏等设施的建设情况。在新材料方面,蜀道养护集团展示了灌注式树脂混凝土(PRC)、高聚物弹韧体型无缝伸缩缝、聚合物混凝土、RAP 热再生剂、固体温拌剂、高性能沥青路面灌缝胶、自调速低冰点抗凝冰材料、超快硬修补材料、超高柔韧性水泥基填缝砂浆、树脂防水粘结剂等,为实现高效、低成本养护提供了解决思路。安全技防方面,蜀道养护集团公路安全技防成果重点展示了公路养护作业有效防止社会车辆伤害的“四防一躲”安全体系,实现“人防+技防”的主动防控。“四防”即在现有龙门架、情报板、监控杆等基础设施上,加装“定向声波预警终端设备”,实现养护路段定点定向、精准示警的第一道安全防线;由安装在警告区的“护栏预警机”实现对社会车辆进行车机导航预警、声波雷达预警的第二道防线;由“交通锥自动收放装置”实现上游过渡区交通锥自动布设和撤出,减少人工布设安全风险的第三道防线;由“车宁保、路宁宝”等预警装备通过智能摇旗、调度喊话等方式加强预警的第四道防线。“一躲”即通过对养管人员配备“智能安全帽、肩灯、预警手环”实现与主机联动,实时对现场人员进行预警,发生危险及时躲避。通过以上措施,形成公路养护作业现场“五位一体”的安全技防体系,有效降低社会车辆对道路管养人员的伤害。同时展示了可适用于多种施工场景、多种工程车辆和机械的安全智能预警防护系统,该系统通过系统化设计,可全方位监测、全时段预警,发生危险可自动驻停,有效减少机械伤害。
本次技术交流大会围绕养护技术、技术创新、防灾减灾预报预警技术、数字化转型等多方面进行广泛交流,共同分享养护与营运管理新成果,为进一步提高我省高速公路养护与管理科学化、信息化、智慧化水平搭建了良好平台。